小便有糖 = 糖尿病??


古人稱糖尿病為消渴病,這名稱生動地描述了糖尿病兩個重要的徵狀:消瘦和口渴。糖尿病英文學名為Diabetes Mellitus。希臘原文意譯為「蜜糖的噴泉」(指病人的小便多而甜),聽來有趣,但所指的疾病卻不容忽視。

一般人的血糖即使飯後,都不應超過11度(mmol/L),高出這個水平,小部份血糖便會經過腎臟,由小便排出,造成所謂「糖尿」。但要注意有一些人仕先天性地血糖即使低於10度,他們的小便亦可發現糖份,這情形亦可見於部份懷孕的女性。換句話說,小便有糖份並不一定是糖尿病;另一方面,有糖尿病,小便亦並不一定會出現糖份,要視乎糖尿病的深淺,測試尿糖的試紙是否敏感度足夠等因素。所以要準確診斷一個人是否患上糖尿病,不能依賴小便測試,必須要驗血才能作準。一般來說,空腹血糖高於7度或飯後血糖高於11度,經過兩次或以上的測試,病人無論有否血糖過高的徵狀,醫學上都證實為患上糖尿病。病人在測試前應排除其他疾病如感染等,亦不應進食任何會干擾血糖的葯物。

正常的空腹血糖應低於6度,飯後兩小時的血糖應低於8度,部份人仕的血糖持續不正常,但未到糖尿病的水平(即空腹血糖6-7度,飯後血糖8-11度),有研究證實他們有潛伏的危機,每年約有一成這類人仕會演變成正式糖尿病人。若受測試者患糖尿病的機會極大,而單一血糖度數模稜兩可,醫生會進行「耐糖測試」,即安排固定份量(75克)的糖水讓病人服用,服用前後作抽血檢查,若證實糖尿病,患者便必須聽從指示,儘早就醫。